肯·梅茨勒:创造性的采访 | 基础书目带读17
团哥
4分钟前:
新闻实务的内容有没有在大家的复习中提上日程呢?《创造性采访》这本书就详细的介绍了关于采访的一系列内容,结合了大量的实例和采访资料,没读过的同学先来看看学姐怎么教你轻松获得全书知识重点吧!《创造性的采访》运用大量案例和插图,结合作者多年来新闻采访实践和教学的经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新闻采访各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作者也不忘从被访者的角度来谈论采访。此书已被美国许多新闻院校采用为专业教材,并被列为新闻记者的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肯·梅茨勒,1956年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大学,获新闻学学士学位,之后做过五年新闻记者。1961年获美国西北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大学里任教。现任俄勒冈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誉教授。
内容概括
本书对采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如何策划采访、如何创造性的提问、如何使对话自然延伸、如何联系采访对象、如何记访谈笔记、如何进行采访录音等具体的采访细节提出了细致独到的见解。书中深入探讨了”采访的伦理道德”等业内多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还就如何将采访转化为报道提出了若干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性建议。
全书结构
本书正文共分为21章,由采访问题和采访步骤引入,详细讨论了采访要素、提问、采访策划、采访录音、采访伦理等问题,不仅从采访者角度出发,总结了采访技巧和失败教训,也专门为受访者开辟了一章。此外,广播电视采访、人物采访、电子辅助采访、特定领域的采访、多重采访项目这几项具体的采访领域也在书中被分章探讨。附录部分包括采访练习和采访报告示例。
第一章 你的采访问题何在
本章结合实例列举了在采访中经常遭遇的问题,主要分为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
第二章 何为采访
作者将采访定义为“代表背后的观众,为获取信息或交换信息而设计的对话”,创造性的采访就是“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本书没有只限于提供简单的采访技巧,而是首先让读者明白采访是怎么回事,从而避免程式化的采访。
第三章 采访的十个步骤
第四章 采访要素——个案史
本章以虚拟事例作为案例,展示了如何做一场创造性的采访。这一采访实例主要阐述了如下要点:访前调查中做充足的准备;敢于想象最完美的报道模式,为此挖掘信息;采访双方要做充分的交流;提高报道的精确度;确认细节;从谈话中寻找报道思路和主题;重视采访笔记等。
第五章 提问
第六章 采访中对话的延伸
本章首先讨论了男女在谈话上的差异,并结合例子进行说明。接着强调了“温柔”提问的重要性,以及非语言交流对于采访的辅助作用。通过研究采访,作者得出三点结论:真诚、互信、非正式的谈话氛围是顺畅交流的基础;成功的交流发生在记者把目标定位营造和保持一种高度坦诚的谈话氛围时,而不是总想着战胜被访者;对于了解事实,采访是一种脆弱的、直线的方式。
第七章 受访
本章从受访者角度出发,论述了受访者的心理和受访者在采访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方式。对于受访者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采访者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从而使采访质量更有保证。
第八章 采访策划
第九章 失败的教训
本章中,作者通过列举一些采访实例来总结采访不成功的经验,具体包括:采访者没有标明自己的采访目的;没有使用打破僵局的采访技巧;不能做到认真倾听;采访者的回应不能加强对方的自信;采访者缺乏热情;采访缺乏必要的组织(目标不明确带来的问题)等。
第十章 学会倾听
作者把新闻倾听定义为:去听,去理解,为随后再现被访者提供的基本讯息作准备。
第十一章 新闻观察
新闻观察是采访技巧中的一种。
第十二章 引语和逸事的采访
逸事和引语是在纪实文学创作中使用的最人性化的技巧。在采访中获得的一些逸事和引语,能够使纪实文学在写法上避免平淡无奇。作者认为,获得高质量的引语需要:倾听时能识别出它们;鼓励对方说出可供引用的话。
第十三章 电话采访、采访记录与采访录音
第十四章 特殊问题
本章讨论了某些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经过采访调查形成的众多报告中,作者补充说明了两点:第一点是关于采访的“黄金规则”,即如果你是被采访者,你希望如何被对待?第二点是结识新朋友,即多数记者和被访者认为采访过程是一种愉快而有意义的体验。
第十五章 电子辅助采访
本章对电子通讯技术在新闻采访领域中的应用做了粗略的介绍。记者在从事采访工作时,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求帮助,这主要有三种方式:①电子采访 ②通过网上的某些新闻团体,如网上公告牌等来交流信息 ③从网上的消息源那里获得采访的背景资料。
第十六章 广播电视采访
从广义上讲,广电采访可以分为娱乐采访和新闻或信息采访。本章的重点是那些以收集信息为目的的广电采访。
第十七章 特定新闻领域的采访
第十八章 多重采访项目
多重采访是一种采访努力,它要求有一系列具体的采访行为发生。多重采访把许多独立的采访活动融合到一起,而这些采访活动本身也存在内在联系。
第十九章 人物采访
人物采访渗透到了各类新闻媒体之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总比抽象概念更能吸引观众,更能产生社会影响力。人物特写不一定总是以名人为基本素材,越来越多的记者把目光投向社会底层人物。
第二十章 采访的伦理道德问题
新闻报道追求的目标是道德上的完美,记者应该做到开放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同时被访者回以同样的真诚。职业记者协会(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在三条原则上达成共识:挖掘和报道事实;不受外界压力,行为独立;把对相关者的伤害减少至最低限度。作者将大部分问题归为四类:欺骗、背叛、歪曲、侵犯个人隐私,并介绍了一套“事实(FACT)”的报道方法,即公正(fairness)、准确(accuracy)、全面(completeness)、适度(temperance)的首字母大写的组合。
第二十一章 通向事实真相的十个步骤
本章中,作者讨论了一些有关新闻收集的经验,并将之分为十个步骤,一一详述。
全书点评
用作者的话说,与本书的前两个版本相比,第三版的突出特点是“力求真实”,并且对记者采访的道德标准给予了更多关注。同时,结合本书写作时的技术发展,促使作者增加了新章节“电子辅助采访”(第十五章)。随着当代智能技术在传媒业的大量应用,新闻采访依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技术。
整体而言,本书偏向于实践指南而非理论介绍,不仅没有艰深晦涩的语言,而且结合了大量实例和采访资料,非常易于理解。作者希望能够使记者消除采访工作中的“正式感”,他认为采访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有时甚至是赤脚人之间的交谈),“鼓励你去结识陌生人”。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尽管书中给出了大量采访原则和参考案例,但采访技巧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相信有了这本书的指导,大家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参考文献:
肯·梅茨勒 著《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李丽颖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闲着没事儿刷刷抖音就好了,看什么纪录片啊3.北美留学生日报被封号|一周大事记(7.22-7.28)4.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 基础书目带读165.胡泳等:弥合鸿沟:重思网络传播的“去区隔效应”| 北大快讯20
📖
更多你想知道的经验帖
北大
北大新传状元:
北大新传:
双非本科9月开始备考,一战成功逆袭19北大新传MJC专硕,靠的是什么?
19北大新传拟录取学姐:六七月刚开始不要怕!规划好了暑假,你就能像我一样一战上北大!
北大新传MJC专硕一战已上岸!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每个月的学习安排!
19北大新传MJC专硕前十:一战跨考八月从人大换到北大,复习过程一波三折,终究成功上岸!
19工科三跨北大新传专硕初试前十成功一战上岸: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绝对可以避免!
在职考北大:
北大新媒体状元:
19北大新媒体前五:北大门难开?北大南门开!我的北大通知书终于到啦!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
北大传播学硕总分第三:99年生的我就这样成为了准北大研究生!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已录取:敢报考北大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北大健康传播专硕:
北大新传MJC专硕健康传播方向一战上岸!超级感恩避免成为失学儿童!
北大新闻学状元:
北大MFA状元:
北大MFA非全广播电视专业总分第一:工作两年的我,如何跨专业考到北大!
19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我如何跨考北大MFA总分431分!
北大MFA音乐剧专业状元:失落过彷徨过,我最终应届一战成功上岸!(文末附19真题)
19北京大学MFA艺术硕士音乐剧总分状元:如果努力到感动了自己,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北大保研:
19北大新传健康传播保研经验:两周备战北大健康传播成功上岸!
北大考博:
分享我的北大新传考博经验!名校新传新媒体考博你必须“有备而来”!